读者故事06:恐惧,让我考上美国名校;爱,让我活出自己的人生
点击上方蓝字▲ 即可关注我们
▲点击上方图片,开启你的天赋真我探索之旅
关于艾菲的理想
内容:夯实心智成长四大基石,活出你的蓬勃人生
3个原则:
1、聚焦:聚焦心智成长四大基石
2、深度:不写未经深度思考的文章
3、实战:文中方法论均可直接落地
艾菲的第180篇原创文章
标签:读者故事
— 1 —
恐惧而不明白的状态,
驱动我考上了美国名校的硕士
去年,我看了邓超导演的高票房电影《银河补习班》,其中有这样一段父子对话。
爸爸:“长大后要干什么?”
儿子:“当然是要考清华北大,我妈说的。”
爸爸:“清华北大只是过程,不是目的。人生就像射箭,梦想就像箭靶子。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,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?”
看到这段对话的时候,我想到了自己。
从小到大,我都是父母眼里听话、懂事、优秀的长女。
父母努力提供给我不愁吃穿的生活保障,我也在父母的高期望下一路高歌猛进:考上省重点高中、出国留学、在纽约读常春藤大学硕士、联合国、全球顶尖的投行、管理咨询、硅谷孵化器的工作经历…...
这一连串光鲜亮丽的经历和标签,看到的人无不啧啧称赞,但是,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一条多么漫长且艰辛的路,而且我在这条路上从没真正活出过自己。
对于人生规划,从小到大的思维模式已经成为了我的模式 - 不断迎合他人期望,扭曲的以为这就是当时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。
却不知,这只是随波逐流地选择,既看不清自己的内心,也在对外界的盲目追求中失去了真实的自我。
后来,我意识到,不仅是我一个人,其实对大多数经历传统应试教育的人来说,几乎听到最多的话都是“你应该如何如何做”,却鲜少被问到,“你到底想要什么?”
所以,我们拥有统一的目标,那就是考上清华北大。最后,我们被培养成了同一类人,适用同一套考试标准,被局限在知识的狭窄天地里。
有个统计数据显示,北大一年级新生,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,其中有30.4%的学生厌恶学习,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。还有40.4%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,觉得活着只是在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,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。
这种感受,我也一样经历过。
高中毕业到美国后,我还是习惯泡在图书馆里,那时我以为成绩优异就是我想要的一切。
但是,当我看到美国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教授、在小组项目作业中勇于打破常规创新、在业余时间独立创业打工时,我感受到了一种与我以前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东西。
商学院毕业后,我径直搬去了纽约,开启了一条不断追求卓越、看似目标清晰却又十分迷茫的路。
在纽约这个世界文化大熔炉里,我来到了一片更大的天地。在这里无论你是谁、你做什么都会被包容和接纳。
在这样一种环境中,我不仅看到了自己的渺小,也看到了内心深处急于证明自己、获得外界认可的强烈驱动力。
直到后来,我才清楚意识到,不论是从国内去美国、考上常春藤大学硕士、还是前往纽约奋斗,我的驱动力都是来自于恐惧、来自于迎合他人的期望、来自于对外在事物的盲目追求,而不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和爱。
而这样一种奋斗方式,无论最后获得的结果是多么的好,也始终无法填满我内心的空虚与恐惧。
— 2 —
当觉察发生,
恐惧便不再令人恐惧
这种情况,直到三年前因为生活的压力和困惑,才开始改变。
那时,我开始接触大量的心理学书籍,这些东西颠覆了我自小赖以生存的认知。
原来,我一直活在深深的恐惧中,我给自己筑起了一道墙,那就是“优秀的人才值得被爱”。
这种想法,再加上不知人为什么而活着的想法,让我从考上省重点高中起到现在的十多年里,一直活在抑郁的状态里。
当抑郁来临时,除了把自己封闭起来默默哭泣,通过不断剪纸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,通过体验痛感来获得存在的感觉,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。
我从未想过去跟父母或朋友倾诉,因为我无法面对将这些东西告知别人的羞耻感。
每一次抑郁发作时,我都觉得黑暗是一时的,过去了就好了,可是一次次的无助感和孤独感在不断的深化我生命的底色,让抑郁变得越来越强。
后来,我才知道,原来这不是抑郁,而是“空心病”。
“空心病”是北大徐凯文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。
它说的是:因价值观缺失而导致的自我价值感低下所呈现出的内心空虚,人生迷茫的状态。
徐凯文教授观察到,空心病看起来很像抑郁症,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,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,一定会被诊为抑郁症,但问题是药物无效,所有药物都无效。
这些得了“空心病”的学生,他们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,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,最乖的学生。
他们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,但他们却有强烈的自杀意念,不是想自杀,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,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?
这就是我那时的状态,我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。
直到我遇到这个对“空心病”的定义,我才获得了一种被理解的感觉。
在一条孤独深邃的灵魂暗道里,我仿佛找到了引领我走出去的希望的光。
我知道,心理咨询师可以引导我去觉知过去未曾发现的问题,但是我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接下去的生命旅程中不断自我觉知,才能获得最终的觉醒和转变。
— 3 —
热爱,帮我找到人生的使命,
活出自主蓬勃的生命
去年疫情期间,我在读书和写作过程中,遇见了艾菲老师的公众号文章。
尽管持续学习心理学,我对自己已经有了很深的觉察和全新的认知,但我的直觉告诉我,艾菲老师的“天赋真我工作坊”能够帮助我带来新的认知,为将来的人生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在参加这门课的过程中,我发现这是一门全面关注自我、发现天赋、重塑价值观、找到人生愿景的课程。
而它的有趣之处,不仅在于它内容的丰盛,还在于它的形式。
过去,我们习惯了被动式地输入太多不同学科的知识,而“天赋真我工作坊”则反其道而行,它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开放的课堂平台,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在这个平台上,尽情地探索自我,尽情的表达真实的自我。
在这里,我能感受到自己在逐步的绽放,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绽放。
我们一起上课的过程,没有评判、没有期待,只有真实自我的表达、探索与绽放,还有老师同学的接纳。
在结束了最后一节“真我模型”课后,我跟老师和同学分享了我的感受:
“从小到大,由于父母的期望,我在学习上还是比较让他们满意的。
从28岁怀孕生子,我开始学习心理学,发现自己在学习这件事上之所以能不断前进,是出于恐惧,而不是以为热爱,所以我能驱动自己超越过去的成绩,却无法超越自己,因为本质上我是为了满足他人、为了获得他人认可而学习的。
在有孩子后,我将更多时间放在了心理学、思维和内观上,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去学习,尽管我还没有做出太大的成绩,但我知道这种对于学习的真正兴趣和热爱会一直驱动我学习下去,直到找到我的人生使命。
我也发现,过去出于恐惧和需要外界认同获取的学习和知识,让我没有足够的驱动力去深入实践,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事物却能让我愿意去经历、体验和感受,这些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属于我的学习成果,对我才是有价值的。
我希望拥有更多如此有意义的学习成果,将我的人生沉淀、感悟和积累分享给更多的人。
这就是恐惧与热爱的不同。”
过去,我习惯向外求的模式,总以满足他人、满足外物为驱动力去进行选择和行动。
如今,我拥有了更多内观的时间,去不断思考“真我模型”提出的四大问题,去按照课程讲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深层热爱。
尽管,因为结婚生子照顾家庭而导致事业停滞,但是艾菲老师的“真我模型”帮我意识到,这段事业停滞期并不是空白的,反而由于更多的内观思考沉淀,帮我指出了正确的人生方向。(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珺兰还处在职场的休息期,而现在她已经是一名投资人)
带着从课程中学习到的天赋优势的运用方法,以及通过真我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果,我走到了现在的道路上,而我未来的方向已是越来越明晰了。
蓬勃学院的“天赋真我工作坊”,不仅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优劣势,同时也让我更加爱自己、通过灵活运用天赋活出真正的自己。
未来的路,肯定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,但是拥有看清内心的能力、坚定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而做出正确选择,才是真正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人生路径。
感恩过去30年孤独面对的恐惧和焦虑,让我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强,也让我找到了生命的热爱和使命。
恐惧本身并不恐惧,接纳恐惧,拥抱恐惧,爱与热爱才是出路。
· 如果你想报名参加天赋真我工作坊(今年最后一期),欢迎添加班主任佳佳的微信(微信号:jiashijia415)咨询了解。
- END -
读者故事系列:
故事01:《“那一刻,我觉得阳光照进来的感觉真好”》
故事02:《内心自由的人生,原来这么爽》
故事03:《原来,我可以通过正向使用突出天赋,去做好我想做的每一件事》
故事04:《内在稳定了,人生就顺了:如何活出稳定的内在?》
故事05:《深度认识自己,才是解开内心痛苦的终极解药》
故事06:《找到你人生的“指南针”》
长按二维码关注,和20万读者一起
全面升级四大底层能力
👇
▲长按关注艾菲的理想
成功实现你的蓬勃人生
如果您喜欢艾菲的文章,请设“星标”。点击正文最上方蓝色字体“艾菲的理想”→点击右上角“...”→点选“设为星标⭐️”。
“星标”公众号查看方法:在微信对话框里点击“订阅号消息”→点击右上角“三”,即可快速找到“艾菲的理想”。